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hth会体会官网app下载/磁力搅拌器
4月30日,2021年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环境监视测定中心宋兴伟被授予“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宋兴伟,男,汉族,1980年2月生,党员,硕士研究生,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该同志曾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人社厅分别授予的“江苏工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江苏省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获得了2018年度江苏省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个人第一名成绩,参与的大气采样挥发性有机物采样罐自主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进展,为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工作期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参与制定的《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HJ 919-2017)等7项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推动了应急监测技术提升,为推动环境监测支撑江苏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宋兴伟长期战斗在环境监视测定一线岗位,相继在基层监测站、省监测中心分析部、水质部和现场监测部工作,练就了一身监测本领,养成了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项基础工作的习惯,按照标准、规范要求高效作业成为了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环境监视测定是一项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的业务工作,容不得任何麻痹大意和马虎,任何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发展要求。作为部门的质量监督员,在做好部门人员监测过程质量监督的同时,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每年的岗位持证上岗考试均是高分通过,每一次的能力验证都是获得满意通过。
2018年7月30日-8月1日,在顺利通过初选、预赛等环节后,宋兴伟在南京参加了2018年度江苏省环境监测技能竞赛决赛,冒着40余度的高温顺利完成了电厂颗粒物现场采样、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现场监测、水中总磷的实验室分析和环境空气中VOCs监测等项目的竞赛,个人获得决赛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被江苏省总工会、省人社厅、原省环保厅分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和“江苏省环境监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带动中心和部门内部年轻同志形成了重技术、重业务的良好工作氛围。
作为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副部长,宋兴伟长期保持应急待命状态,手机一年365天、24小时不关机,随时响应应急指令。相继参加了省内外十余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工作中不怕危险、不怕吃苦,在应急监测现场连续昼夜奋战。在一次大规模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现场,连续几天没有很好的方法回宾馆休息,饿了随便吃几口盒饭,困了就在应急现场的椅子上眯一会,脚下的皮鞋把脚底磨出了水泡都不自知,被同事们戏称为“铁人”。
天津港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宋兴伟作为江苏省应急监测工作组成员,参加了该起事件的应急监测技术支援工作,期间不惧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工作辛苦,在应急第一线余天,为事件的科学处置提供了大量详实的一手数据,被原环保部授予“8·12天津港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江苏省响水县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特大爆炸事故,宋兴伟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响应,是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最先到达一线现场的同志之一,随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投入紧张的监测工作,在现场持续工作36小时未下前线,深入事件最前沿采样、监测,现场解决了质谱仪野外低温度的环境不稳定等技术问题,成功完成了周边大气、水质监测任务,编制了最初的13期应急监测报告,为事件应急监测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完全依靠手工取样、化学分析的环境监视测定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了,快速、精准、智能监测仪器装备需求日益高涨,但现有的仪器装备一方面严重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尚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环境监视测定行业需求,同时不少新技术没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监测数据的质量还不能完全保障。意识到这一现状后,宋兴伟在工作中积极发扬创新、创业精神,依托“江苏工匠工作室”,在环境监视测定技术探讨研究、标准规范修订、仪器装备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不少成果,推动了现场监测、应急监测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共参与包括“十三五”水专项在内的课题21项、发表科研论文11篇,参与的“江苏典型化工园区环境监控预警示范项目”“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自动监控预警系统能力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等课题,为推动形成和完善全省化工园区的一本环境监控预警方案、一个环境监控预警系统、一个环境监控预警平台和一套环境监控预警长效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抓手。参与的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国产化应用示范工程课题和长江饮用水源地应急监测联动体系研究等课题,构建了包含六大功能模块的应急监测联动决策支援系统,形成了长江饮用水源地应急监测联动响应预案,对江苏省长江沿线各级环境监视测定部门开展水源地联动应急监测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在应对长江水上交通事故应急监测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参与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HJ 919-2017)、《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技术方面的要求及检测的新方法》(HJ 925-2017)等标准,推动了应急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化应用,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省委主要领导指示开展的大气采样“苏玛罐”自主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进展,为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指示精神,推动环境监视测定支撑江苏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支部委员和一名党龄15年的老党员,宋兴伟始终注意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在工作作风上以身作则,在业务工作上注意传帮带,在部门中形成了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应急监测技术骨干团队,带动小组成员在多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大型应急演练活动中给各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以宋兴伟为主的现场监测部,积极做出响应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生态环境厅的指示,组织全省监测机构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是第一批启动全面监测省份之一,相关做法受到了总站在全国的推广。在党员们的带动下,以现场监测部为主的第五支部,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业务工作中,宋兴伟也看到了应急事件中现场快速监测技术水平的不足和监测人才紧缺的不利局面,为了扭转这一现状,牵头组建技术学习小组,将个人总结的应急监测现场快速测定、应急监测方案制定、应急监测报告编制的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形成一套便于学习和操作的技术方法,在所在部门和单位内部进行宣讲、推广,如“未知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判断出方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现场快速校准方法”“突发跨界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案编制”等让团队中年轻技术人员快速掌握关键技术、迅速形成技术能力,更大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促进一批应急监测技术骨干快速成长,在多次应急监测事件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积极参加全国及兄弟省市的监测技术交流、应急经验分享等技术活动,列入“全国应急监测技术讲师名单库”、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专家库”,广泛传播监测技艺技能和工匠精神。
上一篇: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