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环土壤〔2022〕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促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苏政办发〔2021〕106号)的部署,全面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逐步提升全市农村水环境质量。盐城印发《盐城市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环土壤〔2022〕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促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苏政办发〔2021〕106号)的部署,全面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逐步提升全市农村水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提升民生福祉这个中心,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治理、分期推进”工作思路,立足我市实际,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高水平发展为核心,以群众期盼为切入点,加强统筹规划,突出源头治理,优化政策引导,强化监督管理,实施精准治理、综合治理,全面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突出重点,全面治理。建立农村黑臭水体监管清单,摸清本辖区内农村黑臭水体底数,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彻底排查治理村民居住区内及邻避(水体和气味能够直接影响到村民生活的,以下同)黑臭水体,制定治理方案,优先整治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明确治理优先顺序,全面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2.因地制宜,系统整治。充分结合农村类型、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水体汇水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黑臭水体的特征与成因,以控源截污为根本,综合采取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与生活垃圾污水、垃圾、种植、养殖等污染统筹治理,将治理对象、目标、时序协同一致,确保治理成效。对垃圾坑、粪污塘、废弃鱼塘等淤积严重的水体进行底泥污染调查评估,采取必要的清淤疏浚措施。对清淤产生的底泥,经无害化处理后,可通过绿化等方式合理规划利用,禁止随意倾倒。根据水体的集雨、调蓄、纳污、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科学选择生态修复措施,对于季节性断流、干涸水体,慎用浮水、沉水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对于滞流、缓流水体,采取必要的水系连通和人工增氧等措施。
3. 经济实用,维护简便。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污水规模和农民需求等,合理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见效快,管理方便、简单易操作、运行稳定、易于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和设施设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4. 长治久清,群众满意。充分的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压实相关单位和部门责任,实现水体有效治理和管护。对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开展整治过程和效果评估,确保达到水质指标和村民满意度要求。严禁表面治理和虚假治理,禁止简单采用冲污稀释、一填了之等“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和整治进展通过县级媒体等向社会公开,在所在村公示,鼓励群众热情参加,对排查结果、整治情况监督举报。
(三)治理目标。依照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有关要求,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全面排查污染较重的农村黑臭水体,彻底排查较大面积(沟河长度在100米以上、水塘水面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臭水体。2022年12月底前,对年度排查的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确保治理率达100%。
排查村民居住区内及邻避黑臭水体;排查工业园区内及邻避黑臭水体;镇区(含镇村结合部)内及邻避黑臭水体。此次排查治理范围不包括县(市、区)城市建成区及城郊结合部的黑臭水体、融入城市建成区的工业园区黑臭水体、农田之间的黑臭水体(用于灌溉用水水体)。
1、细致调查黑臭水体信息。包括:黑臭水体名称(没有名称的可自命名或编号)、水体类型(河、塘、沟渠)、水域面积(注明长、宽)、地理位置(含起止点名称及坐标)、所属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名称)及其面积、人口数量,黑臭水体与周边毗邻县、镇、村是否联通等。
2、开展污染成因溯源分析。在排查过程中,要充分研判是脏乱差水体还是黑臭水体,将真正属于黑臭水体排查出来。针对水体黑臭再分析成因,包括农村里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种植业面源、企业排污、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污染、底泥淤积及其他污染问题等。
3、全面列出黑臭水体清单。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各地(县级)农村黑臭水体总清单以及镇区、园区、农村三块农村黑臭水体分清单(填写附件2、附件3),并按清单编制治理方案。
1、排查与制定治理方案(3月1日-5月10日)。各地可采取村排查申报和镇核实、园区自排查核实、县识别核查的形式进行排查并汇总,有条件地区可以直接委托第三方开展排查、核实、汇总,并在排查的基础上,制定治理方案。排查结果必须及时在当地报纸、网站等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请各地将排查结果汇总表、治理方案及公示情况并于2022年5月10日前报送市生态环境局(联系人:李青云,电线日)。根据各地上报情况进行汇总,列出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联合组织3个市级复核组,对各地排查出的黑臭水体清单进行现场核查,抽查率不少于30%。复核后清单印发各地并在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推进治理(6月11日-11月20日)。各地按照治理方案和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对黑臭水体组织采取水系疏通、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综合治理措施,同步设立标志牌,接收群众监督举报。
4、治理核查(11月21日-12月10日)。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联合组织3个市级检查组,对所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情况采取“逐条过堂”形式开展核查,采取清单式治理、逐条销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压紧压实责任。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牵头组织指导农村黑臭水体的排查,建立清单,同时,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市水利部门负责牵头指导列为农村黑臭水体的农村河道清淤疏浚及河道岸坡修复整治工作;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配合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的督查工作;各政府(管委会)负责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的落实工作。同时,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对农村黑臭水体排查与治理的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推进机制,有条件的聘请第三方排查治理,对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分析判断、进度和治理标准进行业务指导和督查;园区、镇、村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黑臭水体成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排查治理工作落地、落细、落实,确保年度排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100%。
(二)扎实推进治理。各地要以县为单元,园区、镇、村为主体,按照制定上报的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案,系统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此次排查治理工作,各地要同步组织对2020年、2021年已治理完成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回头看”,对尚未治理到位或有“返臭”迹象的黑臭水体一并推进治理,同时,结合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要求,优先对治理后的农村黑臭水体周边生活、养殖等污染源实施全量收集,清除沟河上生活垃圾污水排污口,切实做到控源截污,切断污染源头。
(三)健全管控机制。各地要结合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重点任务,逐步构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村两委治、管责任,强化村民监督作用和维护责任。排查出的农村黑臭水体清单适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同时,结合滚动式排查、群众举报等渠道,定期对清单进行更新,建立动态库,分期治理,动态库和治理销号情况每季度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一次;将整治后的黑臭水体纳入常态化巡护体系,对水质异常变化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杜绝黑臭水体“返臭”现象。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地要加强对本区域内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督查推进,每季度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督查推进情况。市将适时组织对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以及长效管控机制落实情况检查核查,对排查不彻底、不全面和治理进度慢、质量差等问题实施通报,对思想不积极、态度不端正和进度明显滞后的地区实施预警或约谈。同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严格考核。
(一)根据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指南要求,农村黑臭水体从感观特征、气味特征以及监测数据确定。颜色感官特征异常(如发黑、发黄、发白等颜色不正常),水质明显异常的水体;气味散发浓烈(难闻)气味的水体。如果某水体存在异味、颜色明显异常任意一种情况,即视为黑臭水体。
(二)对于感官判断有争议或不能肯定的黑臭水体,各地可通过监测(亦可委托专业机构调查监测)或对水体周边居住村民、商户或随机人群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判断水体黑臭状况。若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黑臭水体的,原则上每个水体的调查问卷有效数量不少于 30 份,有“黑”或“臭”问题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 60%以上,则应认定该水体为“黑臭水体”。
(三)通过水质监测判定是否属于黑臭水体的,水质监测指标必须包括透明度、溶解氧、氨氮 3 项指标,黑臭水体指标值为透明度
2 mg/l、氨氮 >15 mg/l,3 项指标中任意 1 项不达标即为黑臭水体。水深不足 25 cm 时,透明度按水深的 40%取值。对含泥沙量较大的水体,只有透明度指标不达标时,可排除黑臭水体。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西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坚持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共治共享,以黄河流域为主战场,聚焦黑臭污染成因,“一水一策”加快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到2025年底,山西省纳入国家监管范畴的196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实现“长治久清”,纳入省级监管范畴的34
《德宏州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
云南省德宏州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德宏州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计划到2025年,全州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全面消除因生活污水排放引起的农村黑臭水体;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等现象基本消除;全州“千万工程”示范村按期完成生活污水
11月1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对外发布《武汉市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根据方案要求,2023年,完成183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2024年,完成18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2025年,完成17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5.76%以上,全面消除因生活垃圾污水引起的农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等标准
11月2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废硫酸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等3项国
河南省中部六省区域标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发布 2023年12月14日起正式实施
9月20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正式对外发布中部六省区域标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治理技术规范》),新标准将于2023年12月14日起正式实施,将为中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标准依据和技术支撑。《治理技术规范》的出台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工作流程、黑臭水体的调查方法、控源
公开征求意见!生态环境部发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
9月8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本指南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推动工作取得实效。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黑臭水体的排查识别、系统治理、长
8月16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就《湖北省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举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时间:2023-08-16嘉宾: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负责人易华军,省住建厅村镇处处长禹滋柏,省水利厅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副处长邵志雄,省农业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副处
8月16日,江门市蓬江区2023年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公布。详情如下:江门市蓬江区2023年农村黑臭水体清单根据《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江门市水利局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组织各镇(街)开展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根据各镇(街)排查结果,形成江门市蓬江区2023年农
8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湖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依照方案,到2025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全面消除因生活垃圾污水引起的农村黑臭水体。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等得到有效管控。省
四川省第二期乡村环保人才振兴培训班赴清新环境子公司天晟源环保“苍溪项目”参观学习
日前,四川省第二期乡村环保人才振兴培训班赴清新环境子公司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晟源环保”)苍溪县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防渗改造项目及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点(以下简称“苍溪项目”)进行参观学习。本次培训旨在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会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印发《江苏省水泥和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底,全省水泥和焦化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生产改造;到2027年底,全省水泥和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全省新建、扩建(含搬迁)水泥和焦化项目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江苏省水泥和焦化行业
广东省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公示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共9275万元。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将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9275万元)
共7015万 潮州市公示2024年省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计划
潮州市生态环境局下达2024年省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计划,潮安大岭山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额定19个项目共获得资金支持7015万元。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省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计划的公示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
广东省2024年省级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公示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24年省级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共支出资金8000万元。详情如下: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4年省级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的公示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粤府〔2023〕34号)和《省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和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建议》(发改环资〔2023〕17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协同推动污水处理减污降碳的目标任务、关键路径、
共8523万 汕头市公示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公示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下达资金8523万元,共分为6类政策任务,安排31个项目。汕头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根据《关于填报2024年申请省级专项资金“二上”项目方案的通知》(详见附件1),省分配至我市2024年省级打好污
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度电力创新奖获奖名单的通知》,盐城供电公司科技成果“空-地协同的输电廊道一体化智能巡检及三维测绘系统”获评二等奖。读完这则消息,笔者生出许多感慨来。电网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全国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而输电环节作为“输-变-配-电”中重要的一
最近,国网盐城供电公司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国网盐城微碳慧能科创园项目,经全球能源界专家层层评选,从10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获得“全球能源奖”的项目,这也是该园区继2022年获得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冠军奖和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后再次斩获国际大奖。一直以来,盐城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3日,国信盐城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该储能电站建设规模为100MW/200MWh,站址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东南工业园江苏国信盐城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内。储能电池技术路线是采用非步入式液冷磷酸铁锂储能,户外集装箱布置方案,消防采用全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