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华体会最新域名/旋转蒸发器
溶解氧含量是一个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被养殖户讨论的重要指标,因为溶解氧引起的问题不在少数,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中,有人说只要把溶氧提高了,养鱼就成功了,并且也只能这样做,养鱼才会成功。
君不见,整天在嘀咕着少用电来开增氧机的人,十有八九是养鱼失败的人,是养鱼蚀本的人;而在养鱼高产区,十有八九的养鱼人是特别注重开机增氧,而且一个塘口是多机并存,并且大多是全天开机,因此,这些人也是养鱼赚了钱的人,不赚钱都天理不合。
同理:养鱼越亏本的,就越在用电和饲料上吝啬,一天到晚就在想着少喂点料,少用点电费;养鱼越赚钱的,就越舍得用电,并且在饲料上越肯下功夫。这个现象似乎还说不清理还乱,很多人还十分的理解不透,似乎在道理上还说不大过。
在现实生产中,多数人只有在鱼儿浮头了才觉得是“缺氧”,实际上,在浮头的那前面一段时间里,鱼儿已经缺氧很久了,只有实在受不了了才会浮出水面。此刻若采取的急救措施不当或者抢救时间不够,翻塘死鱼也就是十分正常的了,这是鱼儿在向我们以死殉情。这种情况(不可抗力除外)别以为会值得同情,其实你这是谋杀犯罪,是你亲手伤害了千千万万条鱼儿的生命!命债难偿!
也许,这就是在行业中有一个怪象:无论行情很坏,养鱼赚钱的人也大有人在;无论行情再好,养鱼亏本的人也有很多。这正是:思路决定高度,态度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观念决定行动,细节决定得失,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
有些人购置了智能监控溶氧设备,看似很高、大、上,很是前卫,很讲科学,以为有这个玩意儿就安全了,殊不知设备有时坏了或者失灵,该咋办?很有一些人骨子里想的是偷懒,打的是鬼主意,做的是抠门手法,玩的是缺氧了才开机,不见鱼浮头坚决不增氧,让人十分的哭笑不得。
很多智能渔业设施比如水质智能设备,本是让人观测水中各种因子包括溶解氧的动态表现,以窥析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以期更好更有效的为水产养殖服务。例如溶氧测试监控仪器,并不单是拿来缺氧报警,其本质是测得溶氧数据,得到长期的溶解氧水平信息,是高溶氧还是低溶氧,以应对水质不可预见的变化。
有些人用了智能设施,鱼越养越好越有效益越是开心,想不赚钱都是很难的;而有些人有了智能设施,反而有了依赖思想,很可能还更会出事,鱼越养越差越是不可开交,不亏本似乎还说不过,不赚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在20℃、100kPa(大气压)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为9毫克/升。有些有机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毫克/升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会发生一些困难,虽然此时未见鱼儿有浮头现象,是因为3毫克/升以下才是溶氧下限。如果持续降低则必然极度影响鱼儿的生理功能,正所谓一次缺氧浮头,三天只吃不长,对养殖生产严重不利。
水里的溶解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可能会使水体变黑、发臭。
诸如这些水质的变化,在你看不到的时候而悄悄发生着,底质变坏、水质变差、有机物腐败、残饵积蓄、粪便得不到分解,日积月累,终有一天暴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水质突然变坏,鱼儿突然死亡,殊不知在溶解氧长期低下(并不是溶氧下限)的时候,这些变化已在进行着,到最后猝不及防的量变最终质变。
缺氧,大致上可以分为水体(无氧性)缺氧和组织器官(生理性)缺氧两大类。智能测氧仪器,只能对于水中溶氧程度的高低有表现作用,但对于鱼类生理性缺氧却无能为力。比如:烂鳃病引发鱼类呼吸不畅,鳃组织出现病变了,当然呼吸困难,心脏缺乏氧源,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即使水中溶氧充足,但鱼儿仍然会供氧不足或者无氧可供,表现出缺氧浮头并加重病症。
另外,当水体中的pH值小于6.0时,可削弱鱼类血液载氧能力,会造成“富氧性缺氧”现象,而pH值过高(9.5以上)时,则会导致鱼类鳃丝出血、腐蚀鳃组织等现象,影响呼吸而缺氧;亚硝酸盐达到0.1毫克/升时,鱼类血液载氧逐渐丧失,会造成慢性中毒而缺氧;氨氮过高时,会干扰机体渗透压调节,破坏鳃黏膜,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引发欠氧而缺氧;藻毒素中的黏液毒素会直接损害鱼类鳃上的表皮细胞,藻毒素中高浓度的氧自由基会积累在鱼类的鳃细胞,能抑制或干扰到氧气的交换,从而造成鱼类缺氧。
这就是我们有时:在检测池塘水体时并不缺氧,而且可能还溶解氧充足,而鱼虾却还是浮头了的原因。所以,有了溶氧监控设备,并不能完全代表安全可靠。
鱼浮头只是一种不适表现,起因不同,防控方法也是差别很大,我们一定要加以区别对待。鱼类浮头是对水体缺氧或者是其它不良因子的一种生理反应,此时的鱼类是在无奈之下在向我们打招呼求救。
如果不及时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将逐步加重恶化甚至翻塘死鱼则不可逆转,最好是找出浮头缺氧原因,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施救,不能草率地依照溶氧监控仪的水中缺氧显示而开机了事,而是要在科学使用智能设备的同时,平时加强投喂管理,重视鱼病预防,勤开增氧机械,关注水质调理,只有这样的全方位综合性操作,才是不可偷懒逾越的正确方法。否则,不按规矩出牌却想偷工减料的你最好别养鱼,或许你本身就不该养鱼!
本期编辑:杨玲(微信号Young-fight,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为了推广优质大闸蟹品牌,作为水产专业领军媒体,农财宝典、蟹行家、大国渔业打造出承载面更广更全的公域品牌“中华好蟹”,自系列活动举办以来,”寻找中华好蟹“已成为行业标杆活动,得到行业人士广泛认同。
农财宝典、蟹行家、大国渔业将继续充分的发挥专业媒体的导向引领作用,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知名科研院校、权威检验测试机构、影响力行业组织等,继续“寻找中华好蟹&中华好蟹苗”公益活动,围绕“好苗+好水+好料+好管理=好蟹”,策划事件营销,寻找各大主产区优质河蟹养户,树立高品质高效益的典型;探访崇明、启东、如东、射阳蟹苗繁育基地,走访全国河蟹主产区扣蟹、成蟹养殖塘口及规模化养殖场,强化业内对品牌蟹苗的认识,建立好蟹苗标准,树立产业新榜样,从源头上推动中国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支持媒体: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大粤网、南方周末、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抖音、快手、新华网、人民网……
▶▷从种、苗、养、投入品、渔机、加工等,寻找全产业链贡献企业、组织、个人
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业内专家学者、饲料、动保、苗种、器械、加工、流通等人员、经销商、育苗高手、匠心养蟹人、流通商……
今年6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提出“将牛蛙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水产品牌”,对牛蛙产业释放出积极改革的信号,极大鼓舞行业士气。
尽管牛蛙发展迅猛,却在养殖端面临发展困境。目前牛蛙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因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尾水、病死蛙污染、占用耕地、违规用药等问题。如何合法合规养殖牛蛙,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成为行业必然趋势,这也要求牛蛙产业链必须全面升级。
为进一步落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指示,我们举办首届中国牛蛙美食文化节暨第二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聚焦牛蛙全产业链的绿色升级以及合法化养殖,让从业者真正站在消费的人的角度去提高牛蛙食品安全的意识,推动牛蛙绿色升级。同时,提升牛蛙品牌,挖掘牛蛙饮食文化,举行牛蛙走进大湾区活动,打造国民网红水产品,彻底改变牛蛙的历史地位和消费形象,让牛蛙成为中国水产品一张名片。
支持媒体:南方日报、南方+、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大粤网、南方周末、今日头条、腾讯网、凤凰网、抖音、快手、新华网、人民网、新浪微博……
针对牛蛙产业链企业,主办方将策划“美味牛蛙,绿色升级,我为牛蛙代言!”号召专家、企业高管、经销商、养殖户、餐饮店、媒体代表等为绿色牛蛙代言,结合线上和线下造势,提高从业者对牛蛙产业的健康意识。